近年來,內蒙古滿洲里市積極探索發揮“銀發人才”作用,挖掘“銀發人才”資源構建“銀發智庫”,助推口岸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廣撒網”+“精準引”,聚焦“選”建好“智庫”
↑組織“銀發人才”深入口岸、重點項目建設一線看發展、看變化,為口岸經濟社會發展建言獻策。
“姜大夫,您好,我是老干部活動中心小張,誠摯邀請您加入‘銀發人才’隊伍。”工作人員張蕾依據退休履歷表,致電邀請具有專長的離退休干部。滿洲里市依托定期溝通制度,摸排700余名離退休干部專業特長,形成近300名專長干部臺賬,再經走訪調研、篩選動員,挖掘黨性強、經驗豐富、身體較好且有專業技術的干部入“銀發智庫”。同時,建立處級以上離退休干部數據庫,掌握303名退休干部信息,創建動態臺賬。此外,深入各部門、街道社區,通過組織推薦、單位報送、個人自薦等方式,將在基層發揮作用的老同志納入管理。秉持自覺自愿、量力而行原則,目前儲備“銀發人才”300余人,中級以上職稱占比達70% 。
“細分類”+“動態管”,聚焦“建”精準分類
↑銀發攝影人才在認真拍攝。
“聽了黃利民同志的宣講,我們了解了滿洲里的紅色歷史!”黃利民退休后常深入機關社區宣講黨史黨建。滿洲里市結合老同志專業特長、服務意愿,按黨建、教育、醫療等7個領域細分類建庫,掌握工作簡歷、成就榮譽等信息,構建精細信息臺賬。遵循“人才‘三清’、動態管理”原則,對新入庫人才及時分類,充實人才種類;全面掌握老同志工作履歷、身體狀況、特長及服務意向;實施專人管理、定期更新制度,結合“候鳥式”居住特點,了解人才作用發揮情況。對因身體、年齡等不適宜繼續發揮作用的,及時調整出庫,保障“銀發人才”隊伍質量。
“建平臺”+“創品牌”,聚焦“用”發揮“余熱”
↑銀發法律人才積極參與調解糾紛調節工作。
東山街道怡園社區居民仉大姐因樓上漏水找退休干部劉福鎖調解。劉福鎖和網格員迅速約雙方協商,不到十天達成調解協議。滿洲里市通過與多部門聯動,將“銀發人才”與司法局“專職人民調解員”結合,打造“藍色護盾”工作品牌。近年來,銀發法律人才調解矛盾糾紛356起,含涉外合同糾紛1起,解答法律咨詢386起,調解成功率100%。把基層作用突出的“五老”人員吸納入庫,組織參與關工委活動,打造“銀色關懷”工作品牌,近5000名青少年受教育。同時,圍繞理論宣講、醫療衛生等領域打造“紅色宣講”“白色守護”等品牌。將“銀發智庫”與“草原銀齡先鋒”志愿服務隊建設結合,整合資源,組織“銀發人才”深入口岸、重點項目一線開展活動,圍繞重點工作、群眾難點問題建言獻策。近兩年,“銀發人才”建言獻策500余條,為口岸發展貢獻智慧力量。(于冰峰 周揚 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