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快遞小哥、外賣騎手、貨柜車司機等新就業群體正悄然成為基層治理的新力量。深圳市鹽田區委社會工作部通過場景凝“新”、服務暖“新”、共治融“新”三個舉措,積極探索新就業群體黨建工作新路徑,不僅讓這些“城市奔跑者”感受到黨組織的溫暖,也為基層治理注入新活力。
場景凝“新”筑港灣
走進鹽田綜合保稅區“司機之家”,映入眼簾的是“歡迎司機回家”幾個醒目大字,里面有配套齊全的休息區、健身區、閱讀區、淋浴區、洗衣區等功能區間,提供免費的飲水、熱飯、充電、沖涼等服務。社工陳宗秀說:“司機們在這里不僅可以得到很好的休息,還能參加司機之家舉辦的各類學習、文體、娛樂和團建活動,這里的溫馨氛圍吸引了眾多司機大哥和‘卡嫂’前來參加。”
治理新路徑,需要敞開大門、筑造港灣、匯聚人氣。在鹽田區的商圈、樓宇和產業園區,司機之家、暖蜂村、暖蜂驛站、黨群服務中心等“暖新陣地”服務體系不斷健全完善。這些陣地不僅是新就業群體的“歇腳點”,更是黨組織凝聚人心的“紅色堡壘”。
快遞小哥王健華是鹽田區壹海城商圈“暖蜂驛站”的常客。他在這里休息的時候,還帶來了心愛的電子鋼琴。彈奏幾首曲子,吸引不少同事和路人駐足聆聽,這也成為鹽田區黨群共建“暖新之家”的生動縮影。“在這里,我覺得彈上一首曲子,一兩分鐘時間,其實是心情的片刻放松。”王健華說。
鹽田區委社會工作部部長葉永遠說,該區持續優化“1+1+42+N”暖新陣地體系,打造了一批“冷可取暖、熱可納涼、渴能喝水、累能歇腳”的友好場景,有效輻射周邊新就業群體。這些紅色陣地,不僅為新就業群體提供了實實在在的便利,更增強了黨組織的凝聚力和號召力。
服務暖“新”解難題
日前,一場別開生面的“暖新直通車”活動,開進了快遞行業集群的海鵬工業區,為快遞小哥們送去免費的中醫理療和針灸按摩等服務。快遞小哥李文濤感慨道:“平時工作忙,很少有機會放松。這次活動讓我們感受到了黨組織的關懷,心里暖暖的。”
群眾的心聲,就是工作的發力點。鹽田區委社會工作部從細處著手,從實處著力,將滿足新就業群體實實在在的需求作為關愛凝聚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通過問卷調查、實地走訪和現場傾聽,精準摸清了快遞小哥、外賣騎手和貨車司機們在醫、食、住、行等方面的“急難愁盼”,并及時推出27項優惠措施服務新就業群體。
與此同時,鹽田區還創新打造“鹽”路行·暖蜂季活動品牌,構建“鹽”途、“鹽”樂、“鹽”說三大活動矩陣,舉辦鹽田區關愛凝聚新就業群體志愿服務集市和暖“新”直通車活動,組織集體觀影、夏日送清涼、義診理療、免費拍攝全家福等,惠及新就業群體8000余人次。
一份關懷遞溫暖,百份關懷聚民心。鹽田區委社會工作部副部長李水洪介紹,該區還通過搭建以“兩新”黨組織、黨員為主要渠道的訴求建議收集辦理平臺,從完善分撥處置到跟蹤督辦、定期通報等配套措施,累計搜集辦理300余條營商環境、發展機遇、人才招聘等方面的訴求建議。這些舉措,不僅解決了新就業群體的實際困難,更讓他們感受到了黨組織的溫暖和關懷。
共治融“新”添活力
今年1月的一個夜晚,鹽田區兼職網格員陳儒在回家途中發現有人站在高層頂樓平臺,情況十分危險。他立即在兼職網格員微信群中發聲,區委“兩新”工委接到反映后,第一時間聯系屬地街道等相關部門跟進處理,及時消除了隱患。
服務“脈絡”打通,治理“半徑”進一步拉長。鹽田區在深圳全市率先開展新就業群體擔任兼職網格員的工作,深圳市委社會工作部和鹽田區共同為首批10名兼職網格員頒發聘書,依托新就業群體走街串巷、熟悉地情的優勢,建立信息反饋機制,鼓勵他們收集上報安全隱患、環境衛生等問題,帶動廣大新就業群體積極參與平安建設、文明宣傳、志愿服務等基層治理工作。
“兼職網格員的及時反饋,不僅避免了一場場可能的意外事件,也展現了新就業群體在基層治理中的重要作用。”葉永遠說,在鹽田,新就業群體不再是城市的“奔跑過客”,而是基層治理的參與者和受益者,他們用自己的行動,詮釋著“共建共治共享”的深刻內涵,也為這座城市的未來增添了更多活力。
目前,鹽田區共有11000多名快遞小哥、外賣騎手、貨柜車司機等新就業形態勞動者,鹽田區委社會工作部將持續深化新就業群體友好城區建設,把目光聚焦在他們的安危冷暖上,幫助解決醫、食、住、行、學等困難問題,團結引領他們更好融入城市、更積極參與基層治理。(記者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