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昆明3月26日電 題:七彩古村共畫民族團結“同心圓”
新華社記者胡了然
“明天早上9點,請村委會成員及議事小組,到支部活動室開會,關于洱海保護相關事宜,所有成員不得請假。”
“請村委會成員及議事小組成員,明早10點到支部活動室開會,討論關于楊飛周戶建房事宜。”
“請大家會議當天暫時放下農田里的活,提前進行安排。”
……
這些是發布在云南大理州洱源縣三營鎮鄭家莊村集體微信群里的“民族同心”議事會議通知。每每收到這樣的信息,相關人員都會早早安排好工作參加會議。
鄭家莊共有180多戶村民,居住著漢、白、藏、傣、納西、傈僳、彝7個民族,是典型的多民族嵌入式聚居村。在長期的村務實踐中,針對多民族雜居的特點,村里建立了“民族同心”議事制度,選拔政治素質好、工作能力強的致富能手擔任黨支部委員,并以黨支部為圓心,由黨支部書記、2名村民小組長、7名民族議事代表組成“民族同心”議事小組,7個民族平等參與議事,協商處理村里的大事小事。
2024年10月22日,鄭家莊黨支部書記何國祥傳達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精神。(受訪者供圖)
政策下達、舊房翻新、鄰里矛盾、文藝活動……鄭家莊的大小村務都要經過“民族同心”議事小組討論通過。“如果村民之間發生糾紛,就由對應民族的議事代表做工作。”鄭家莊黨支部書記何國祥說,增強民族之間的相互團結是議事小組的首要工作,開個火塘會、院壩會,把心里話講出來,矛盾摩擦就化解了。
村務理順了,村民的心思都放在了更好更快致富上。中草藥材營銷是鄭家莊因地制宜發展的重要產業之一,已經走向全國市場,全村中草藥材營銷年收入達1000多萬元。“村里七成家庭的收入都離不開中草藥,7個民族中都有人干這一行。”村民小組長王慶榮說。他是村里的致富能手,最近一直扎在有機中草藥種植的農田里,希望鉆研出新的營銷模式。
互幫互助,共同發展。以黨組織為圓心,近些年鄭家莊實行“黨組織+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過去“一家有難大家幫”的傳統互助行為,如今演變為“黨員結對幫扶”的互助制度,引領周邊各村近千人從事中草藥材營銷。
如今,鄭家莊已帶動建成500余畝中草藥材基地,形成了滇西北地區最大的中草藥材集散地,中草藥材的營銷方式也正在向品質營銷、中醫藥文化營銷轉型,并與研學參觀、民族風情、農家樂等鄉村旅游產業緊密結合,在加工、銷售中草藥材的同時,帶動旅游消費240多萬元。
“全村都富才是我們的追求。我們會帶領各族村民努力把中草藥材的品質、營銷做好,把鄭家莊祖輩留下的產業傳承下去。”王慶榮說。
2025年3月21日,鄭家莊各族村民在洱源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館內載歌載舞。(受訪者供圖)
夜幕降臨,鄭家莊治安聯防隊隊長段云和另兩名隊員開始了村里的晚間巡邏。
由村里黨員帶頭,每戶出一名勞動力,三戶一組,組成治安聯防隊。多年來,鄭家莊的聯防隊風雨無阻在村里治安巡防。“無論是村干部還是普通戶,無論哪個民族,每家每戶都會輪到值班,這已經成了一種責任。”段云說,“讓村民有滿滿的安全感,也是我們每個人的成就感。”
共居共融、共建共享、共同致富,在黨建引領下,鄭家莊成為洱源縣遠近聞名的村落治理“樣板”,先后被評為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單位,成為云南“民族團結的村莊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