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2月21日電 題:新春醫美消費升溫觀察
新華網 邐琛
隨著節后的返崗和日常生活恢復,消費者對輕醫美項目的需求延續,特別是短周期、低風險的非手術類治療成為職場人群和中老年群體的新選擇。
消費者對新年新形象的期待,以及醫美機構的精準營銷,共同推動新春醫美經濟的發展,也顯示出行業需求的常態化以及消費群體的細分化趨勢。
用小調整迎接新年大變化 醫美市場熱度升溫
據某頭部醫美機構相關負責人透露,春節前后醫美項目預約量環比增長45%。其中,玻尿酸注射、光子嫩膚、熱瑪吉等輕醫美項目的預約量占比達60%,而植發、鼻綜合整形等傳統整形項目的需求也出現上升。
與此同時,醫美行業的消費群體逐漸多元化。老年人群體,特別是在抗衰老和皮膚修復領域,需求逐年上升。不少老年人選擇在春節前后進行醫美,以求以更年輕、更自信的狀態迎接新的一年。
根據觀知海內信咨詢《2025-2032年中國醫美行業發展趨勢分析與投資戰略規劃研究報告》,顏值經濟、悅己經濟以及醫美技術愈發成熟等因素影響,醫美市場規模得到較快增長。截至2023年,我國醫美行業市場規模約為2669億元。而2024年預測市場規模為3093億元,預計2031年醫美行業市場規模達7102億元,顯示出巨大的增長潛力。
觀研報告網《《中國醫美行業發展趨勢分析與投資前景研究報告(2025-2032年)》
此外,根據中國整形美容協會、德勤中國等機構聯合發布的《中國醫美行業2024年度洞悉報告》顯示,2023年,男性在醫美消費上的支出同比增加了27%。在接受調研的男性中,43%計劃在2024年增加在醫美上的消費,這一比例高于女性群體。其中,去皺抗衰類項目尤為受到關注。
《中國醫美行業2024年度洞悉報告》
在廣州,某機構的植發項目春節期間預約量比去年同期增長30%。機構負責人認為:“北上廣等城市消費者傾向于選擇技術成熟度高的項目,春節假期讓他們有更多時間考慮和恢復。”
節后,消費者對輕醫美項目的偏好延續,非手術類項目仍占據主流。由于節后返崗時間緊迫,恢復期短、效果立現的“午休美容”成為一些職場人群的首選。
消費群體進一步細分,尤其是銀發族和男性市場的潛力釋放。春節后,銀發族因假期子女陪伴完成初次體驗后,節后復購率提升,抗衰、祛斑等項目的咨詢量增長。
創新服務為醫美注入新活力
春節期間,消費者更傾向于選擇低風險、恢復期短的微整形項目。消費者林女士表示:“春節前做醫美,既是為了過年聚會時狀態更好,也是因為這時候優惠力度最大。這不僅是為了外貌的改善,更是迎接新年的第一步。”她還提到,春節有促銷活動,這也是她選擇在假期進行醫美的原因之一。
某消費者正在接受光電項目治療(某醫美機構供圖)
春節前后,一些醫美機構紛紛推出定制化套餐和促銷活動,以吸引消費者。某平臺推出“新春整形禮包”。一些機構推出“家庭團購式醫美體驗”,比如母女組合的雙人玻尿酸注射項目、情侶植發套餐等,受到了消費者的歡迎。這種細分需求推出的差異化產品將醫美消費場景從個人延伸至家庭。
“帶媽媽一起做醫美,既能讓她變年輕,也是母女關系的特別體驗。”90后消費者陸女士表示,她與母親共同購買了某機構的“抗衰雙人卡”,包含熱瑪吉和面部護理項目,價格比單獨購買劃算。
記者還在社交平臺注意到,不少網友反映二三線城市及縣城的一些醫美機構提供的基礎項目效果與一線城市相當,但價格更為親民,因此吸引了不少返鄉的“大城市打工族”。網友小陳告訴記者,返鄉前她便已提前預約,可預約的時間便已不多了。趁著春節返鄉進行醫美,高性價比成為了一個重要吸引力。
從監管加強到創新突破:醫美行業的未來之路
隨著春節醫美的升溫,潛在的風險也不容忽視。盡管假期提供了充裕的恢復期,但手術后的并發癥以及不規范醫療機構的存在,依然是行業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
中國消費者協會去年發布的《中國消費者權益保護狀況年度報告(2023)》提到,醫療藥品消費開啟新賽道,監管治理短板亟待補齊。醫療美容行業依舊存在消費套路多、消費者維權難、醫美產品質量難保證等一系列問題。
為了保障消費者權益,監管政策不斷加強。《醫療美容服務管理辦法》明確要求所有醫美機構必須具備合法的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從業人員必須持有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這一措施提升了醫美機構的資質透明度,遏制了“黑醫美”現象的蔓延。
值得注意的是,春節后多地監管部門對醫美機構的檢查進一步加強。天津、內蒙古等多地開展專項檢查行動,持續健全管理制度,切實加強行業自律,不斷筑牢安全防線。
國務院辦公廳去年印發《關于發展銀發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明確提出要發展抗衰老產業,為抗衰老領域的醫美市場帶來了新的發展機會。同時,醫美行業的嚴監管也促使上游廠商加速技術創新與產品迭代,推動了整個行業的質量提升。
生物科技公司如錦波生物、華熙生物、愛美客等,通過不斷的技術創新和研發投入,推動醫美產品的多樣化和品質提升。華熙生物向記者透露,去年上半年已開展96個藥械研發項目,三類醫療器械“注射用透明質酸鈉復合溶液”獲批上市,5個二類醫療器械注冊證獲批,水光產品進入注冊申報階段,重組膠原蛋白終端產品預計未來1-2年上市。
而錦波生物則利用大數據與人工智能技術加速膠原蛋白產業的創新。預計2024年凈利潤將達到7.19億至7.37億元,同比增長139.83%至145.83%。錦波生物相關負責人表示,在監管力度加強的背景下,行業將迎來更大的發展機遇,規范的市場環境將提升行業整體競爭力,創新的氛圍將促進行業的健康發展。
盡管市場前景廣闊,但小型醫美機構仍面臨“拓客難”和“客戶流失”的挑戰,如何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將是許多機構亟待解決的問題。與此同時,公立醫院在醫美領域的業務也在快速發展,醫院擁有的強大品牌效應和高水平的醫生資源,使得許多消費者更傾向于選擇公立醫院進行醫美治療。
業內專家認為,私立醫美機構在優勝劣汰的過程中,將逐步走向專業化和高端化,避免盲目擴張和低價競爭。而公立醫院醫美業務的崛起,則進一步促使私立機構提升品質和服務。
對于消費者而言,選擇專業且合規的機構,做足功課,理性消費,才能在享受美麗的同時,也保障自身的健康和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