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談記者 劉巍巍
蘇州,還是那個熟悉的蘇州。
小橋流水,人心順和,經歷了2500多年歲月洗禮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歷久彌新,寧靜致遠。
蘇州,不再是那個熟悉的蘇州。
作為改革開放排頭兵,歷經40載發展巨變,蘇州已經坐上全國人均GDP第三大城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第二大城市、經濟總量第一大地級市的交椅,開放包容,氣象萬千。
千百年來,心靈手巧的蘇州繡娘飛針走線,能在同一塊絲綢底料上,一針繡出正反兩面的精美圖案。如今,處于高質量發展關鍵躍升期的蘇州,守望與創新同行,古韻與今風同在,一幅新時代的“雙面繡”妖嬈多姿。
蘇繡工藝美術大師帶領18位繡娘耗時5年精心繡制的《姑蘇繁華圖》 朱桂根 攝
新舊產業交相輝映
從蘇州老城一路走來,短短十幾分鐘車程,便駛入蘇州工業園區。這里的每一個細節都在昭示,“白發”蘇州依然流動著新鮮的血液。
歷經8年多研發試產,先后投入6億元,被業內稱為顛覆性換代技術的新一代“無氯化”綠色光棒,近日在蘇州市吳江區亨通集團大規模量產。作為一家中國500強企業掌門人,亨通集團董事局主席崔根良備感欣慰:“我們成為繼美國康寧之后,全球第二家掌握該產品核心技術的企業,將使成本降低15%至20%。”
亨通是蘇州經濟厚積薄發的生動詮釋。改革開放以來,蘇州持續推進動能轉換,產業、結構、效率不斷向“新、輕、高”嬗變,一批先導性產業加快集聚,陸續進入爆發性增長期。
今年4月,信達生物制藥(蘇州)有限公司的抗PD-1單克隆抗體注射液“信迪利單抗”上市申請獲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受理,成為首批申請上市的國產PD-1單抗之一。
信達生物的前沿創新,是蘇州新興產業激活核心能量的寫照。經過10年培育孵化,蘇州生物醫藥產業產值年均復合增長率高達18%,集聚生物醫藥類企業3000余家,產值超千億元。
喜新而不厭舊。新經濟拔地而起,一批老行當、老把式如陳年美酒,歷久彌香。
蘇州御窯金磚被譽為“天下第一磚”,早在1500年前的梁代即有生產,明清時期成為“奉旨成造”的“欽工物料”。
為傳承古典工藝,2008年起蘇州啟動古法重制明清原味金磚項目。在幾代傳承人努力下,2015年,嚴格遵循古法重制的金磚經景德鎮陶瓷大學國家陶瓷質量監測中心檢測,各項指標都接近甚至超過古金磚。
半月談記者在位于蘇州市相城區的陸慕御窯金磚廠看到,一塊七八斤重的泥坯在御窯金磚制作技藝國家級非遺第六代傳承人金瑾的雙手下綻開成一朵美麗的黃花。“一天揉泥下來,手到晚上連筷子都握不住。但把老祖宗的寶貝傳承好,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金瑾說。
古韻今風潤物無聲
粉墻黛瓦石板路,綠柳小橋流水聲,蘇州平江路的傍晚格外動人。每到太陽落山,老人們拄著拐杖三三兩兩回家,孩子圍著桂花赤豆小圓子和麥芽糖攤鋪久久不散。一位老人告訴記者,他的家族已在平江路住了近190年,今后還要一直住下去。
在40年急速變革的大時代中,蘇州搶抓發展機遇,更以鋼鐵般的定力牢牢守住文化底色。
為防止大拆大建,蘇州規定古城區新建樓房不得超過地標建筑北寺塔的高度24米;在歷史街區保護性修復中,蘇州強調“修舊如舊”,以致今天蘇州古城的位置與宋《平江圖》相對照,總體框架、骨干水系、路橋名勝基本一致。今年3月,《蘇州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施行,古城保護邁入法治化軌道。
城市空間的保護和再造,是蘇州的面孔;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創新,是蘇州的靈魂。
為展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蘇作紅木的精髓,推廣非遺技藝,蘇州近年搶救性挖掘整理蘇作紅木理論研究,起草制定《蘇作紅木家具團體標準》,建設紅木文化藝術館,復原瀕臨失傳的紅木代表性家具。中國蘇作紅木文化研究發展中心副主任、中國非遺家具制作技藝蘇作紅木傳承基地主任馮朝雄說,只有更多人了解蘇作紅木,親近蘇作紅木,非遺技藝才能發揚光大。
傳統文化守護歷史記憶,新文化則讓民眾感受開放包容。
今年中秋節期間,蘇州民族管弦樂團新作《干將·莫邪幻想曲》全球首演,管弦琴瑟旋律揚抑,帶給聽眾耳目一新的享受。提起這支成立不到一年、平均年齡只有二十六七歲的國際化團隊,樂團藝術指導朱昌耀說:“2019年起,樂團將赴德國、比利時、瑞士、匈牙利等地巡演,弘揚中華音樂,彰顯文化自信。”
中外善行綻放幸福
一個蘇州口袋漸豐,一個蘇州如魚得水。
從貝爾實驗室學成歸國的高級工程師劉繼明告訴記者,園區288平方公里的行政區劃中僅有30%工業用地,其余70%則用于生活設施建設。“這里與歐美沒什么兩樣兒,很難相信古城蘇州會有如此現代的一面。”
幸福,在細節處流淌。
蘇州市姑蘇區近期啟動老年人門診就醫全程陪伴服務項目,為轄區內5800名老人提供就醫陪伴服務。
國慶節前夕,家住蘇州彩香一村三區、85歲高齡的蔡老伯因身患中風急需就醫,可又沒有家人陪伴,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撥打了“相伴醫路”客服熱線。短短10多分鐘,陪診人員就上門了,攙扶蔡老伯乘出租車趕到附近醫院,又由陪診人員協助其排隊掛號、就診、取藥,直到安全返回。
蔡老伯說,以前去醫院看病通常由子女陪同,可子女平時又不在身邊,陪醫服務解了老年人燃眉之急。
今年9月一個晚高峰時段,蘇州工業園區現代大道玲瓏街路口的信號燈突發故障,尼日利亞美籍留學生高廣和兩名學弟義務幫助交警指揮交通,疏堵排障。3位留學生的友善之舉贏得網民紛紛點贊。網友“征服自然”說:入鄉隨俗,低調溫暖、一起鼓勁,德善蘇州。
自西向東穿行蘇州,靜謐與熱鬧交織,古風與“洋韻”齊舞,大批新老蘇州人在街心公園、咖啡廳、濱水棧道放松身心。旖旎的自然風光和自在的中外臉龐,仿佛昭示著雙面蘇州的美好未來。編輯:許中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