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天津3月16日電 3月,萬物復蘇,地處海河之北的天津市河北區一片繁忙景象。新項目開工建設,老廠房更新升級,新產業加速聚集,作為天津的中心城區之一,這座歷史悠久的老城區正發力數字服務業、航運服務業、商貿文旅服務業,煥發出新的生機。
緊鑼密鼓,新項目“加速跑”
海河大沽橋畔,擁有20多年歷史的地標建筑“遠洋大廈”旁,“遠洋大廈”二期項目正在緊鑼密鼓地施工建設中。該項目定位為國際航運科技中心,致力打造集餐飲、酒店、產業于一體的遠洋航運綜合體。
“與一期相比,二期每層樓間距更高,樓內設施也更智能,辦公環境更好。今年已陸續接到客戶的咨詢電話,其中包括遠洋大廈的老客戶,還有來自天津及周邊地區的新客戶。”中遠海運(天津)有限公司總經理呂欣說。
在“天津之眼”摩天輪下方的海河東岸,一座商業綜合體的玻璃外墻上,“大胡同天樂商城”的字樣已被替換為年輕時尚的“T PARCO天津悅力場”標志。商城內,全面改造升級的工程已于3月初正式啟動。
海河畔即將盤活更新的“T PARCO天津悅力場”。新華社發
大胡同集團總經理甄云利介紹,該項目將以“年輕力、文化、旅游、商業”為核心定位,打造一座策展型非標商業體,預計于年內向公眾亮相。
天津市河北區副區長李曉霞說,通過打造場景多元、功能復合、特色鮮明的潮流消費聚集地,“T PARCO天津悅力場”將串聯起“天津之眼”摩天輪、永樂碼頭等文旅地標,構建“12小時消費閉環”,實現白天文化體驗與夜間經濟無縫銜接。
百年意式風情區也在推陳出新。新加坡品牌嘉佩樂柏典酒店的中國北方區域首店預計年內投入運營;位于馬可波羅廣場東南側的一宮沉浸式演藝空間項目正加緊建設。“這兩個項目建成后,將大幅提升區域文旅吸引力。”天津市河北區副區長段雅睿說。
盤活更新,新產業在集聚
天津市獅子林大街西北側的天津通廣科技園內,不同年代的十幾幢建筑,無聲地講述著天津近代工業的輝煌歷史。“這里曾經因產業外移一度長期閑置;園區的‘重生’不僅是閑置資產的盤活更新,更是產業的創新升級。”天津市河北區科技局局長郭敏表示。
郭敏告訴記者,去年以來,河北區通過公共技術平臺搭建、廠房空間提升、產業導入,為科技創新提供空間載體,逐步建立起完善的科創服務生態。
中關村硬創空間(天津)科技有限公司已入駐園區,公司總經理楊義明指著實驗室里排布有序的各類器材,如數家珍,“我們能夠提供檢測、認證、標準研發等技術服務和一站式解決方案,就在這幾個實驗室內,一邊進行試制,一邊便能完成檢測。”
位于天津通廣科技園的天津中關村中試測試實驗室。新華社發
中科芯創醫療科技(天津)有限公司是中關村硬創空間引進培育的重點企業之一。“輸入個人年齡、身高、體重等信息,機器把脈幾分鐘后,便能自動生成報告。”公司總經理張軼坤展示運用人工智能儀器采集數據的全過程。“在中關村硬創空間的幫助下,公司已經和多所高校開展合作,產品正在走向市場,很受歡迎。”張軼坤說。
截至目前,天津通廣科技園已吸引了中科芯創、醫之本、貝蕓科技等數字醫療企業入駐,累計新增市場主體100家,實體入駐企業23家,累計帶動就業數百人。
提質增效,新服務再優化
河北區政務服務大廳內,在一份《河北區產業營商環境指南》的指引下,窗口工作人員熟練地為前來咨詢的企業提供服務。
“指南的二維碼功能十分便利,我們根據指南提示,掃碼獲得了最新的政策信息、辦事流程和服務內容,享受了一站式服務,辦理手續明顯加快了。”一位現場辦理施工許可業務的企業負責人說。
河北區政務服務辦主任程伯義說:“這份產業營商環境指南,于2024年10月發布。我們精心梳理了河北區的區域優勢、產業載體、政務服務、法治環境等模塊,采用圖文并茂的方式,在指南中添加了40多個二維碼,幫助企業實現‘一碼在手,便利無憂’。”
中科芯創是市場“軟環境”優化的受益者。“園區不僅為企業提供了中試平臺,還為我們開辟了醫療器械注冊綠色通道。”公司市場部負責人崔少良說,在“管家式”服務的幫助下,公司研發的產品已取得2個醫療器械注冊證書,預計今年還將推出3個新產品。
天津市河北區常務副區長李強說,未來,河北區將全力推進數字服務業、航運服務業、商貿文旅服務業等新興支柱產業發展,將產業培育、城市更新、商圈打造、街區提升相結合,為地區經濟發展注入新的動能。
統籌:曹建禮、邵香云
記者:王寧、曾晉
海報:方金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