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雪初霽,麗江古城顯得格外古樸典雅。晨光中,飛檐翹角的恢宏建筑群靜靜地坐落在小巷深處。積雪覆蓋了雕花的門楣,冰晶點綴在黛青色的琉璃瓦上,時光仿佛在冰雪中凝固。這里便是木府——徐霞客筆下的西南邊陲文化明珠,也是納西族、漢族、藏族、白族等多民族交融共生的歷史見證。
近年來,麗江依托木府這一重要的文化地標,不斷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木府成為民族團結進步示范教育基地和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展示窗口。從元代世襲土司府邸到當今的重要文化地標,這座“凝固的民族史詩”正以鳳凰涅槃的姿態,詮釋著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的時代命題。
多民族建筑智慧的結晶
近日,麗江古城迎來一場春雪。清晨時分,木府議事廳的屋頂已經積滿了新雪,門口的雙獅石雕在雪幕中隱現,藍底燙金的“忠義”牌坊更顯莊重。
木府占地46畝,是明代木氏土司的府邸。它以369米的中軸線為琴弦,在麗江古城奏響了一曲多民族建筑藝術的交響樂章。木府始建于明代,大部分建筑在清末兵火中被毀。1996年大地震后,麗江各民族的能工巧匠匯聚一堂,經過三年的艱辛努力,木府如鳳凰涅槃般再現于世。
麗江古城博物院(木府)院長陳桂云介紹,震后恢復重建的木府,布局結構依據明代晚期的建筑風貌,分布著忠義坊、議事廳、萬卷樓等建筑。這些建筑依山勢逶迤分布在獅山腳下,高低錯落,起伏有致。木府既承續了唐宋中原建筑古樸粗獷的風格,又體現了明代建筑恢宏莊重的氣質,成為麗江古城的文化地標。
“天雨流芳”木牌坊是木府的迎賓門。跨過這座牌坊,就來到了木府?!疤煊炅鞣肌币鉃椤疤旖捣加?,潤澤百姓”,在納西語中意為“讀書去吧”,充分體現了納西人崇尚知識、重視教育的靈心慧性。
在木府儀門前有一副對聯:“鳳詔每來紅日近,鶴書不到白云閑”,出自土司木泰的漢文七言詩《兩關使節》,“鳳詔”指朝廷的詔書,“鶴書”指朝廷的國策文誥。
麗江古城博物院(木府)講解員和茂蝶介紹,這副對聯充分表達了木氏土司對中央政權的忠誠和維護國家統一的思想。歷史上,木氏把維護國家統一作為最高的政治標準,以“憂國不忘駑馬志,赤心千古壯山河”的決心來維護邊疆安定。
木府內,第一座大殿議事廳的門楣上懸掛著三塊大匾,均書有“誠心報國”字樣。議事廳后,便是木氏土司的讀書藏書之地——萬卷樓。樓中廣集百家之書,史稱“樓中凡宋明各善本以數萬計”,除了漢文化書籍以外,還有大藏經、東巴經等,各民族優秀的文學作品都匯集其中。
木府的建筑細節也默默訴說著民族團結與融合。萬卷樓外看兩層,內為三層,取山東孔廟和北京魁星樓之精華而建,樓頂形似明朝時期書生頭上的八角帽。
“把萬卷樓建于政治地位最高的議事廳之后,本不合宮室建筑的古制,但木氏土司破例而行,表明其對中華文化、先進文化的重視和文化認同?!焙兔f。
云南省社會科學院二級研究員楊福泉表示,在麗江古建筑古樸簡潔、厚重敦實風格的前提下,各族大師傅又匠心獨運地將自己的風格和絕技充分融注到木府重建工程中,各殿斗拱的細小部位、彩繪、雕梁畫棟等都各具特點,體現了各殿掌墨大師傅個人的創意。可以說,木府是以體現中原明代建筑風格為主,融匯了納西族、白族各種地方工藝風格和個性的建筑“大觀園”。
多元文化的交流創造
走到木府的忠義牌坊前,一座2米多高的銅像映入眼簾。銅像基座上刻著“情誼”二字,基座上兩位古人相向而立,交談甚歡。右邊是徐霞客,左手執一卷書,右手伸展;左邊是木增,身體微微前傾,手捻胡須,面帶微笑。
這尊塑像還原了1639年的歷史場景。當時,我國古代杰出的旅行家、地理學家徐霞客應麗江土司木增之邀到訪麗江,兩人一見如故,共同探討中原文化,點評天下人物。為了紀念這段歷史,2015年9月,江蘇省江陰市梧塍徐氏宗親捐資打造了木、徐二公青銅像兩座,其中一座銅像護送到麗江,從此,“情誼”塑像便矗立在麗江古城,另一座同樣的塑像則矗立在江陰徐霞客故居。
兩人的友誼,見證了中原文化與邊疆文化的交融。走進木府,“一座土司府,半部民族史”,萬卷樓正門口的這副對聯,日復一日向來客講述著邊疆民族團結的歷史。
在數百年的歷史長河中,木氏土司維護國家安定、促進民族團結,為麗江創造了厚重的歷史文化,留下了許多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佳話。除了與徐霞客的交往,木增刊印的《大藏經·甘珠爾》奠定了納藏友誼的里程碑,而麗江壁畫更是凝聚著各民族文化交流、交融的結晶。
麗江古城博物院(木府)副院長李文曉介紹,雖然納西族有納西語、東巴文,但始終都與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木氏土司在麗江大力推行中原文化,萬卷樓上懸掛的“行化邊繳”匾是明朝嘉靖皇帝所賜,表達其對木氏土司文化興邊、文化治邊的肯定。
據介紹,歷代木氏以“知詩書、好禮守義”著稱于云南土司中,木氏家族更有以木公、木增為代表的木氏作家群,《四庫全書》中都收錄有木增所寫的詩文。
歷史上,木氏土司充分發揮“輯寧邊境”的作用,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深深融入到麗江各族兒女的血脈深處。東漢時期,納西族先民向漢明帝敬獻《白狼王歌》三章,主動表達邊地少數民族“心歸慈母”的國家認同意識;元代,納西首領以示歸附,為祖國鎮守一方領土;明朝,木氏土司“率眾先歸”,積極維護祖國邊疆安定,皇帝欽賜“忠義”。
《明史·云南土司傳》曰:“云南諸土官知詩書,好禮守義,以麗江木氏為首?!蹦靖謴椭亟ㄍ瓿珊螅惤蟹e極挖掘其文化內涵,收集整理民族文化資源,積極探索新形勢下推進文旅融合的新思路、新做法。
為了展示徐霞客和木府的情誼,麗江古城博物院(木府)設立了“徐霞客紀念館”,向廣大游客講述徐霞客與麗江的情誼和徐霞客在麗江游歷的心路歷程。2019年12月,由木府恢復重建總指揮、首任院長黃乃鎮所著的百萬字作品《木府通論》正式出版發行。
2012年6月,電視劇《木府風云》播出,謳歌了納西人民開放親和、勇敢無畏的民族精神,以及愛好和平、擁護中央、維護國家統一的思想,再次帶動了麗江旅游的熱潮。當年木府參觀人數高達100多萬人次,門票收入達到3000多萬元,創歷史新高。
多民族團結的交融共生
正午時分,木府玉音樓二層的展廳迎來又一批游客。這是一座重檐攢尖式建筑,由三個重檐、二十個翹角組成,房頂是藏式的銅頂,彩繪是白族的風格,雕刻是納西族特色的,而建筑格局是漢族的,五個騰空的翹角,就像五只展翅欲飛的鳳凰。游客在這里欣賞麗江壁畫,聆聽講解員解說,感受麗江各民族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的精神風貌。
近年來,麗江市緊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線,實施旅游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計劃,深入挖掘木府蘊含的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各民族自古以來交往交流交融的史實和內涵,把“四個與共”“五個認同”的理念傳遞給每一位游客。
“恢復重建木府不易,而守住木府、將其所承載的優秀民族文化弘揚出去更是重任在肩?!标惞鹪普f,木府講解員由最初的十來人發展為一支40多人的隊伍,來自白族、彝族、普米族、傈僳族等十余個民族的講解員親睦共處,成為民族團結的一個縮影。依托其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木府將“忠義”牌坊、《兩關使節》、“誠心報國”“忠孝文武”“益篤忠貞”等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鮮活素材融入講解詞中,激發市民和游客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情懷。
如今,木府不僅成為宣傳麗江文化的一個重要陣地,也成為麗江文旅融合、民族團結進步的典范。值得一提的是,在當今電子講解普及的情況下,木府仍然堅持人工講解。講解員身穿納西族傳統服飾,通過飽含感情的講解,讓游客更能感受民族團結進步的溫度。統計顯示,木府自1999年開館至今,參觀人數已達1181多萬人次,門票收入達3.75億元。木府還是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愛家鄉教育基地”“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單位”。
“我們通過‘走進木府·感受文化’‘遇見·木府’等持久生動的活動,讓愛國主義精神在全市廣大干部群眾特別是青少年心中牢牢扎根?!丙惤形麄鞑砍崭辈块L和慶媛說。
麗江木府,這顆多民族交融的璀璨明珠,正以嶄新的姿態,繼續書寫著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的新篇章。
不僅是木府,近年來麗江市拓渠道、搭平臺,推動各族群眾在空間、文化、經濟、社會、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嵌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已成為各族群眾的生動寫照。目前,全市共有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11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13人,省級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30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40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單位8個,云南省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示范單位164個,市級示范單位509個。
下一步,麗江將繼續保護利用好木府這樣的重要文化地標,保護傳承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引導各族群眾自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不斷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
陳桂云表示,木府將繼續挖掘所蘊含的寶貴文化和歷史內涵,聚焦重要時間節點,組織豐富多彩、特色鮮明的沉浸式現場教學活動,讓歷史發聲、讓文物說話。同時,繼續推進《遇見·木府》夜游項目、開發麗江壁畫文創產品,促進文化旅游消費模式創新提升,推動各民族了解中華民族歷史,領悟麗江文化,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讓海內外游客領略更加美好的“詩與遠方”。(記者吉哲鵬 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