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談評論員 孫 好
新年伊始,部分民生新政開始實施,一些部門推出民生新規新舉,暖意濃濃,干貨滿滿,無微不至。
就業兜底線、保重點
就業是民生之本。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財政部等4部門2024年12月9日發布《關于進一步做好就業援助工作的通知》,部署健全及時發現、優先服務、精準幫扶、動態管理的就業援助工作機制,切實兜住困難群體就業底線。就業援助對象包括就業困難人員和零就業家庭成員。通知要求各地合理確定援助對象范圍,暢通申請認定渠道,動態掌握幫扶需求,加強分類精準幫扶,做好跟蹤服務管理,挖掘創造適合大齡人員的多樣化、個性化就業崗位。
在關注困難群體就業的同時,農民工群體同樣備受重視。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等10部門2024年11月15日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民工服務保障工作的意見》,從穩定和擴大農民工就業、維護農民工勞動保障權益、促進進城農民工均等享有城鎮基本公共服務等方面,推動農民工就業增收、更好融入城市。在穩就業方面,文件要求聚焦農民工求職意愿和技能培訓需求,發揮行業企業、院校、公共實訓基地等作用,加強農民工技能提升。
養老關切民生痛點
近段時間,養老領域動作頻頻。1月7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化養老服務改革發展的意見》發布。這是我國首次以黨中央、國務院名義印發關于養老服務工作的意見。文件提出要健全分級分類、普惠可及、覆蓋城鄉、持續發展的養老服務體系。其中不少政策切中當下民生痛點,如完善老舊小區養老服務設施,建設“一老一小”服務綜合體;探索“老年父母+殘疾子女”家庭共同入住養老機構或其他照護機構等。
一家養老機構的老人參加游戲活動 王瑞平 攝
在此之前,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等五部門聯合發布《關于全面實施個人養老金制度的通知》,明確自2024年12月15日起在全國全面實施個人養老金制度,主要從豐富金融產品、優化領取條件等方面優化個人養老金制度。通知還增加了提前領取情形,除達到領取基本養老金年齡、完全喪失勞動能力、出國(境)定居外,參加人患重大疾病、領取失業保險金達到一定條件,或者正在領取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可以申請提前領取個人養老金。
同時,《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病殘津貼暫行辦法》自2025年1月1日起實施,參保人員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前因病或者非因工致殘經鑒定為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可以申請按月領取病殘津貼,進一步織密養老保障網。
醫療強基層、擴開放
健康連著千家萬戶的幸福。2025年1月7日,國家醫保局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勞動者醫療保障權益維護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落實持居住證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工作,放開非本地戶籍的靈活就業人員在常住地、就業地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戶籍限制。
基層醫療服務質量是2025年相關部門的關注重點。全方位提升基層醫療服務水平,藥品供應保障是關鍵一環。國家衛生健康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等6部門2024年11月14日印發《關于改革完善基層藥品聯動管理機制擴大基層藥品種類的意見》,從規范和優化基層用藥種類、建立健全基層藥品聯動配備使用機制、完善基層藥品集中供應配送機制、健全基層藥品短缺預警處置機制等方面推出多項改革舉措。強化基層藥品支付保障和質量安全,引導參保群眾基層就醫、就近就醫,支持分級診療體系建立。
與此同時,引入國外優質資源也為醫療體系注入新活力。2024年11月29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商務部、國家中醫藥局、國家疾控局4部門公布《獨資醫院領域擴大開放試點工作方案》,允許在北京、天津、上海、南京、蘇州、福州、廣州、深圳和海南全島設立外商獨資醫院(中醫類除外,不含并購公立醫院)。方案傳遞出明確信號,歡迎國外高水平醫院“走進來”,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多元化的就醫需求。
教育注重五育并舉
孩子的健康成長,不僅需要知識的滋養,更離不開強健體魄的支撐。2024年10月,教育部辦公廳、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國家疾控局綜合司聯合發布《關于切實抓牢幼兒園和小學近視防控關鍵階段防控工作的通知》,鼓勵幼兒園老師和家長帶領孩子參加以游戲為主的戶外活動和適宜的體育運動,確保幼兒每天戶外活動時間不少于2小時,其中體育活動時間不少于1小時。
通知針對近視防控的一些普遍難題,作出針對性部署,如嚴管教師拖堂或占用課間休息時間,有序組織和督促小學生課間到室外活動或遠眺,防止學生持續疲勞用眼;每天統一安排30分鐘大課間體育活動,保證小學生在校每天1小時以上體育活動時間;鼓勵在教室門口或公共區域設置形式多樣、豐富有趣的“微活動區”。
當前,人工智能進校園為廣大中小學生家長所關注。2024年12月,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通知,探索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實施途徑,加強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通知要求構建系統化課程體系,小學低年級段側重感知和體驗人工智能技術,小學高年級段和初中階段側重理解和應用人工智能技術,高中階段側重項目創作和前沿應用。
科創老師帶領學生操控智能機器人 黎寒池 攝
以上梳理雖不完全,卻已能感受到各部委在新一年的政策暖意。各部門協同發力,精心編織緊密、堅實的民生保障網,努力讓廣大群眾在政策呵護下,收獲穩穩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