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談評論員 孫仁斌
不久前,一高校女生宿舍突發火災,學生們沖下樓逃生,卻被宿舍樓里的人臉識別閘機攔住去路:要出門先“刷臉”……如此咄咄怪事,校方工作人員接受媒體采訪時卻振振有詞:“肯定得刷臉,要不怎么保障學生的安全?”火災當前,要逃命先刷臉,暴露出管理者部分高校僵化的、機械的管理思維。
梳理下媒體報道和學生“自曝”,類似的事情還真不少。某高校學生身體不適,撥打120電話叫急救,救護車及時趕到,卻被保安攔住去路,理由是學校有“規定”,“沒有登記,外來車輛不得入內”。生命面前,究竟是學校的規定重要還是爭分奪秒救治學生重要?面對社會的關注、公眾的質疑,學校的處理方式是第一時間給“曝光”的學生打電話,要求其把視頻刪除……
遇到問題,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學校的規定,而不是以人為本、實事求是解決問題,“四處漏風”的規定加上僵化的管理,既背離了求真、務實、創新的學風,也有可能造成嚴重生命財產的傷害。
時代飛速發展,“Z世代”已成為大學校園的主力軍。作為互聯網的原住民,他們思維活躍、個性張揚、追求創新,用表情包交流、用彈幕追劇、用AI寫作業。面對諸多教學和管理上的問題,Z世代的大學生們也有著強烈的表達訴求的愿望。然而,部分高校管理模式卻沒有跟上時代的發展,管理呆板僵化,對師生真實需求了解不夠,甚至鬧出不少笑話。
在時代發展的浪潮下,高校本應走在開放、創新、科學的前沿,然而部分高校卻出現了管理僵化的現象,這背后的原因值得深思。
一方面,部分高校管理者思想陳舊、本領恐慌,習慣于按老一套辦事,缺乏創新意識和改革動力。他們沒有意識到時代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Z 世代”學生們有著不同的需求和特點,迫切需要與時俱進,用新的管理思維和方法,回應學生訴求,引領高校學科建設,統籌教育事業發展。
另一方面,高校管理體制不夠靈活,條塊分割、各自為政現象突出,導致出現“一人一把號,各吹各的調”的現象。同時,部分高校中存在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也讓問題變得更為復雜。
要改變這種局面,高校必須更新管理理念,以學生為中心,關注學生的需求和發展;優化管理體制,簡化辦事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交流,真正做到傾聽學生的聲音。
學生早已進入“Z 世代”,高校管理也該與時俱進,告別習以為常的模式,擁抱新時代。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適應社會發展的高素質人才,讓高校成為真正的知識殿堂和創新搖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