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談評論員 遲文杉
中小企業是國民經濟的“毛細血管”,是經濟運行的重要支撐力量。然而,在發展過程中,一些中小企業面臨著融資難、人才短缺、市場開拓難等諸多挑戰。2月14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等17部門聯合印發通知,部署開展2025年“一起益企”中小企業服務行動,要求各單位要充分發揮資源優勢,積極動員系統力量,結合各地實際和產業特色,按照服務行動清單內容,重點從政策惠企、環境活企、創新強企、人才興企、法律護企等五個方面為中小企業轉型升級注入新動能,激發企業活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實現政策精準推送
政策紅利是中小企業發展的關鍵推動力。它不僅能為企業提供直接的經濟支持,還能為其創新發展、轉型升級、優化營商環境提供全方位保障。近年來,政策落實不到位、政策宣傳不足等問題仍制約企業發展。有的地方對于惠企政策表態很堅決,行動卻很遲緩,有的地方的政務服務中心就因為未落實“一窗通辦”措施,政務服務事項未實現“應進必進”,導致企業辦事存在多頭跑現象,影響企業正常運營。
針對此,通知要求運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基于企業畫像精準推送涉企政策信息,確保政策紅利真正惠及中小企業。具體如何做?服務行動清單中提到,工業和信息化部將發揮跨部門的政策信息互聯網發布平臺作用,及時匯集涉及中小企業的法律法規、創業、創新等各類政府服務信息,為中小企業提供便捷無償服務。
完善法律法規,優化融資環境
對于中小企業長期以來存在的融資難、融資貴問題,2025年“一起益企”中小企業服務行動將強化跨部門跨數據信息共享,優化融資促進服務,提升中小企業融資便利水平。通過優化融資環境,緩解中小企業資金壓力,進一步激發企業創新活力。
行動還將落實《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等法律法規,推動制修訂和完善法律法規體系,建立長效機制,加強對中小企業合法權益的保護。國家發展改革委也將推動出臺民營經濟促進法,優化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發展環境,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這有助于為中小企業營造更為公平、透明、可預期的法治化營商環境。
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為數字化轉型賦能
數字化轉型是中小企業提升創新能力的關鍵,但高昂的成本和技術門檻讓許多企業望而卻步。2025年,“一起益企”行動將推動“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和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促進創新鏈與產業鏈的深度融合。同時,行動將開發推廣適合中小企業特點的“小快輕準”數字化產品、服務和解決方案,降低企業生產成本,提升轉型效率。
創新離不開人才。在當今知識經濟時代,人才是企業發展的第一資源,企業間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然而,人才培養理念陳舊、人才培養投入少、職業發展空間有限、薪酬待遇不高等問題,使中小企業難以吸引和留住人才,人才的流失直接影響了企業的運營能力和市場競爭力。
針對中小企業人才不足的現實情況,“一起益企”行動積極推進校企合作,組織開展2025年中小企業網上百日招聘、“優企進校、招才引智”等活動,優化中小企業人才結構。同時,搭建多渠道產才、校企對接平臺,開展線上線下、形式多樣的供需對接活動,助力中小企業人才引進和用工保障。
此外,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支持具備條件的民營企業建設院士專家工作站和博士創新站,這將有助于中小企業引入高端人才資源,帶動企業技術隊伍建設,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的深度融合。
編輯: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