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談記者
政府工作報告部署了2025年十大工作任務,列在首位的是: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代表委員在接受半月談記者采訪時,從增加優質供給、挖掘下沉市場潛能、提升消費能力等方面提出務實建議。
挖掘市場新需求,創造新產品
沒人愿意為沒有質的提升的產品買單。如果沒有供給側的改善升級,消費側的改善升級就容易成為無本之木。受訪代表委員認為,推動國內消費市場提質升級,尤其需要創新消費場景、提振消費意愿、提升消費層級。
“隨著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市場需求變化,居民消費正從注重量的滿足向追求質的提升轉變,從注重物質的滿足向追求情緒的提升轉變。”全國人大代表、無錫靈山文旅集團戰略規劃委員會主席、拈花灣文旅董事長吳國平認為,如何打造品質好、情緒價值高的消費產品,是服務業必須回答的問題。
2024年,國內出游人次56.15億,比上年同期增加7.24億,同比增長14.8%。“也要看到,旅游業的消費潛力未被充分激發。和發達國家相比,我國人均出游頻率和時長還不太高。”吳國平說,文旅產業要抓住消費者的“情緒價值”,以“文旅+”為抓手,打開文旅邊界效應,推出叫好又叫座的旅游精品。
“影視+國潮”“演藝+休閑”“旅拍+漢服”“文博+親子”……近年來,消費服務業推動跨界融合,創造不少新消費場景和模式,取得可喜市場表現。這說明,只要能以創新理念挖掘和整合資源,消費需求也可“無中生有”。
全國政協委員、重慶市涪陵區委書記黎勇表示,涪陵區重點強化“產城景文融合”“文旅體商融合”“數字實體深度融合”,通過“體驗場景重構、流量鏈路打通、數字技術賦能”,持續激發消費新活力。涪陵區樹立“城市就是景區”理念,將榨菜、太極、白鶴梁、816工程等涪陵區特色IP資源轉化為AR探秘、非遺研學等開放式沉浸式體驗場景,變“門票經濟”為“體驗經濟”。
全國政協常委、廣西國際博覽事務局黨組書記、局長韋朝暉認為,會展業影響面廣、關聯度高,做好“會展+消費”文章,有助于發揮大型國際展會影響力大、聚集性強、人流量大等特點,為擴大消費助力。企業可圍繞展覽中的爆品、精品、優品、尚品,舉辦以促進商品消費為主題的專場活動;舉辦城市也可借助展會的溢出效應,在城市里舉辦商貿、旅游等系列促消費活動。
國貨、國潮,激活消費新動能
從服裝到美妝,從手辦到手機,從小家電到大汽車,新銳國貨頻繁出圈,老牌國貨集體煥新,詮釋消費市場新動向。
“國產品牌發展不僅關乎我國制造業整體水平,還對增強文化自信、提升國家軟實力具有重要意義。”全國人大代表、廣東陽江十八子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李積回表示,相較國際知名品牌,部分國產品牌在技術研發、質量標準體系建設等方面還存在不足,品牌宣傳不夠系統,部分消費者對國產品牌仍有偏見。
如何讓更多消費者愛上國產品牌?“要加大國家品牌戰略宣傳,提振市場對國產品牌信心。”李積回建議,引導企業制定科學、系統的品牌戰略,提升品牌宣傳的覆蓋面和影響力;鼓勵企業提升產品質量和技術水平,開發更實用、更物美價廉、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需求的“國貨潮品”。
《哪吒之魔童鬧海》電影票房屢創新高,周邊文創產品掀起消費熱潮,進一步印證了國產原創IP的消費推動力。“我們擁有厚重的中華文明作為創意支撐,可以源源不斷地支持我們創造出更多具有中國氣派的產品。”全國人大代表、智慧宮國際文化傳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時榮說,“目前我們在敘述文本、敘述技巧、傳播渠道和平臺建設上已相對成熟。下一步,要努力孕育能夠持續生產優秀文化產品的文化企業。”
在下沉市場拓展潛能
近幾年,“小城熱”“奔縣游”“反向旅游”成為旅游業的熱門話題。年輕人告別“人從眾”,打卡小城鎮,領略別樣風情。
今年春節期間,安徽省銅陵市文旅消費市場人氣滿滿。銅陵永泉小鎮、犁橋水鎮等景點人潮如織。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銅陵市市長孔濤說,小城市通過場景鏈接、特色引流,加速匯聚人流、物流。未來可增加中高品質消費場景供給,努力讓城鄉居民“能消費”“愿消費”“消費好”。
3 月5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開幕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 李響 攝
“縣域是擴內需促消費的關鍵領域。”全國人大代表、黑龍江省海倫市向秋蔬菜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高向秋建議,強化縣域商業體系建設,把城市中豐富多樣的消費平臺、充滿創意的消費場景、多元的消費業態以及優質的消費體驗引入縣以下地區。
縣域消費者重視產品的性價比。以汽車消費為例,里程成本低、智能化程度高的新能源汽車頗受縣域消費者青睞。
如何進一步挖掘縣鄉下沉市場的新能源汽車消費潛力?“要在下沉服務網絡、創新消費場景、政策精準引導等方面下功夫,解決縣鄉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后顧之憂。”全國人大代表、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副總經理姚佐平說,要加速公共充電樁向鄉鎮延伸,完善基礎設施和服務網絡;針對新能源汽車保有量低的縣域,定向投放適合農村路況的車型,開發農用功能改裝套件,延伸用車場景;推動金融機構創新打造“低首付+長周期+免息分期”產品,進一步降低縣鄉用戶購車門檻。
持續釋放政策紅利
2024年以來,全國各地持續加力擴圍實施“兩新”(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
姚佐平說,“兩新”政策落地,對整個汽車行業來說,如同一場及時雨。建議在執行2025年“兩新”政策過程中,做好各項政策的有效銜接,發揮政策對行業的推動作用。
在提升“兩新”政策效能方面,全國政協委員、中信資本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張懿宸呼吁,將更多市場需求廣、更新換代潛力大的產品和領域納入政策支持范圍。例如,將促進餐飲行業高質量發展作為提振消費的重要一環,及時更新相關設備企業所得稅優惠目錄,促進餐飲企業的數智化、綠色化升級改造。
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實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釋放多樣化、差異化消費潛力”。全國政協委員、恒銀金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江浩然認為,當前,服務型消費獲得的支持政策相對偏少,甚至還有一些限制性措施,制約了消費潛力釋放。可升級消費補貼政策,將補貼范圍擴展至文旅、健康管理等服務消費領域;針對低收入家庭、老年人、大學生等特定群體,發放定向消費券,精準刺激其消費需求。
保障政策同向發力也很重要。江浩然建議,確保宏觀經濟政策與微觀經營主體支持政策相協調,形成上下聯動的政策體系,同時加強經濟政策與社會保障、就業、教育等非經濟政策之間的協同。
提高百姓消費能力
擴大內需要讓群眾敢于消費。敢于消費的關鍵在于提高居民收入。“需要優化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張懿宸建議,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初次分配提高居民工資性收入,再分配調節居民收入差距,擴大中等收入人群數量;在政策補貼上,向低收入群體給予更多傾斜;解決居民在就業、醫療、養老等社會保障方面的后顧之憂;促進養老金等長期資金入市,建立更均衡的養老三支柱,完善居民養老保障,多管齊下將預防儲蓄轉化為有效消費。
全國人大代表、福建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黃茂興建議,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勞動者工資合理增長機制;突出就業優先導向,加強靈活就業和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確保中低收入群體穩定就業和增收。(采寫記者:陳席元、李曉婷、劉海、劉美子、劉惟真、吳劍鋒、楊馳、楊思琪、周穎、徐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