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濟南12月5日電 題:走向“高端”的錦鯉小鎮
“這1000多畝地以前種著樹,六七年賣一茬才能掙30多萬元。現在建了錦鯉產業園,一年產出2億多元,還創造了大量的就業崗位!”行走在魚池間,山東高唐縣三十里鋪鎮徐馬新村黨支部書記夏廣順對這片林地的轉型很是滿意。
20世紀80年代,錦鯉養殖業在三十里鋪鎮興起。經過30多年的發展,當地的錦鯉闖出了一定的市場知名度,但長期停留在“家家點火、戶戶冒煙”的分散發展階段,沒有龍頭企業、沒有良品率高的品種,不少從業者連年虧損。
2019年,三十里鋪鎮瞄準錦鯉產業高端化這一瓶頸,在徐馬新村建設了專業產業園,推動錦鯉產業提檔升級,走品質化發展道路。
錦鯉產業園養殖的錦鯉。(實習生門杰偉 攝)
產業園建起來了,但很多人心里在打鼓。夏廣順告訴記者,村民擔心養錦鯉不如種樹穩妥,林地流轉出去之后拿不回錢;養殖戶習慣了“大路貨”薄利多銷,擔心轉型有風險。
“以前我雖然賺不到大錢,但有穩定的客戶。如果換品種,萬一失去客源怎么辦?”養殖戶馬傳升就曾打過退堂鼓,但他實在眼饞高品質錦鯉的高昂價格和地方給出的優惠政策,一咬牙進了園區。
面對這些顧慮,當地政府部門出手,將錦鯉養殖作為地方特色產業進行扶持。高唐縣組建了由國內知名專家領銜的錦鯉養殖專業技術創新組和錦鯉產業高質量發展工作站,推動錦鯉產業園與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等機構聯手成立錦鯉良種研究院,用科技和人才支撐產業發展。
養殖戶馬傳升正在喂魚。(實習生門杰偉 攝)
走進錦鯉產業園的養殖大棚,記者看到,增氧泵在一個個魚池里鼓出水花,不同品種的錦鯉悠然游動。一把餌料撒下去,魚群聚集搶食,正紅、金黃、黑白等各種色彩浮出水面,宛如一幅活動的國畫。
體型更大、色彩更多樣、斑塊形狀更美觀的新品種,價格高的每條能賣到幾萬元甚至幾十萬元,這也讓馬傳升等養殖戶打消了擔憂。他告訴記者,在科研機構支持下,新品種培育速度不斷加快,讓產業駛上了發展快車道。“有些錦鯉養出來,令人驚艷不已。”
從三十里鋪鎮出發,錦鯉不但“游”向全國,還“躍”上了網。在錦鯉產業園電商交易中心,記者看到,兩名主播正在直播平臺推介錦鯉。三十里鋪鎮人大副主席郭昊淳介紹,當地不少業戶也正學著用電商新業態進行推銷,一次直播的平均收入超過3萬元。
當地主播正在直播平臺推介錦鯉。(實習生門杰偉 攝)
象征著富貴和好運的錦鯉,成了當地名副其實的“富貴魚”。郭昊淳告訴記者,錦鯉產業園年銷售收入已超過2億元,帶動周邊村民就業3000人、人均增收5萬元以上。
“錦鯉在中國養殖歷史悠久,但現在國外錦鯉品種名頭更響。”三十里鋪鎮畜牧水產站站長張健說,錦鯉產業園人氣越來越旺,已經開始自我發展。以后,他們將著力打造具有高唐特色的高品質錦鯉品系,讓中國錦鯉“游”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