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貴陽3月18日電(周遠鋼)賞傳統古建筑、聽侗族大歌、品侗家美食、體驗傳統民俗……要感受多彩貴州獨特的民族文化,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縣肇興侗寨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肇興侗寨一景。新華網 周遠鋼 攝
肇興侗寨是全國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有“侗鄉第一寨”之譽。
“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鼓樓文化藝術之鄉”……肇興侗寨還有著眾多名頭。走進寨子,就如同進入一幅多彩的畫卷。
在觀景臺上俯瞰,侗寨四面環山,寨中建筑多為青瓦吊腳木樓,鱗次櫛比,疏密有致,小河從寨中蜿蜒流過。進入寨中,寨門口的一塊石碑上,“千年侗寨 醉美肇興”八個大字生動詮釋著侗寨的魅力。寨中歌坪、禾晾、谷倉、瓢井布局合理,鼓樓、花橋、戲臺古樸寧靜。
肇興侗寨一景。新華網 周遠鋼 攝
侗寨有“三寶”,鼓樓、大歌和花橋。
肇興侗寨以鼓樓群最為著名。“鼓樓是侗寨標志性的建筑,肇興侗寨有五座鼓樓,分為‘仁義禮智信’五大房族,家族里最重要的事情都要在鼓樓下進行商議。”肇興侗寨導游吳金梅介紹,鼓樓是當地村民“集眾議事”“踩堂祭祖”“迎賓送客”等活動的重要場所。
肇興侗寨的鼓樓。新華網 周遠鋼 攝
“‘花橋’即風雨橋,是渡河使用的工具,也是一個戀愛的場所,我們叫‘行歌坐月’,女孩子唱著情歌,男孩子彈著牛腿琴,互相交流,以歌傳情。”吳金梅說,如今,這些承載著歲月記憶的古建筑成了人們探尋民族文化的窗口。
肇興侗寨的鼓樓和花橋。新華網 周遠鋼 攝
“飯養身,歌養心。”在肇興侗寨,侗家人用歌聲歌唱自然、勞動、愛情及友誼。侗族大歌以模仿鳥叫蟲鳴、高山流水等自然之音為主要特色,被稱作“清泉般閃光的音樂,掠過古夢邊緣的旋律”。2009年,侗族大歌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肇興侗寨還有著濃厚的民間節慶文化氛圍,侗族大歌賽、侗年巡游活動等多彩的民俗活動,吸引游客前來感受侗寨的獨特魅力。
距貴廣高鐵從江站僅5公里,黎平機場和廈蓉高速公路、三黎高速公路等快速連通景區……依托“泛珠三角四小時經濟圈”和“黔中三小時經濟圈”輻射范圍優勢,肇興侗寨成了眾多游客的旅行首選地。
作為4A級景區,肇興侗寨以完善的設施迎接著四海賓朋。時下,當地因地制宜培育文化旅游新場景、新業態,加強運營管理,不斷提升服務質量,為廣大游客提供暖心服務,讓這個“小而精、小而美”的千年侗寨走上發展新路。
肇興侗寨一景。新華網 周遠鋼 攝
行走在肇興侗寨的街巷中,隨處可見身著民族服飾的游客拍照留影;街邊小店內,精美的侗族刺繡、銀飾,吸引游客駐足;在肇興民族文化展示中心,游客能親自體驗蠟染、靛染等非遺技藝;侗家腌魚、油茶、三色糯米飯、牛癟等特色美食,滿足了游客的味蕾,也增加了當地村民的收入……近年來,當地加大村寨建筑空間和房屋風貌保護,開展侗族大歌進校園活動,組建侗族大歌隊和侗戲班,將谷雨節、蘆笙節、侗年節等民族文化節慶活動打造成旅游產品。目前,肇興侗寨培育傳統手工藝企業64家,入駐文創產品銷售企業38家,發展酒店、民宿、餐飲飯店433家,帶動村民就業創業2000余人。
黎平縣文旅部門負責人表示,將不斷擦亮肇興侗寨旅游名片,讓更多游客留下來、住下來、玩起來,為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花橋下流水潺潺,燈火與夜空交映,夜色中肇興侗寨別具韻味。
“千年侗寨接高朋,醉美肇興迎遠客……”每當暮色降臨,燈光亮起,在文藝演出的歡迎詞中,侗寨歌舞表演場又一次燃起篝火,悠揚的歌聲、精彩的民俗表演、游客與村民手拉手圍著火堆起舞,共同演繹文化傳承與經濟發展的動人樂章。
肇興侗寨的文藝演出。新華網 周遠鋼 攝
數據顯示,肇興侗寨2024年累計接待游客102.7萬人次,同比增長63.4%,其中粵港澳大灣區游客37.19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10.2億元,增長63.8%,村集體經濟收入245萬元,人均可支配收入約4.16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