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廣州9月3日電(記者鄧瑞璇)“我最喜歡的奧運健兒是馬龍。他在比賽前做了手術,還把頭發剃光了,寓意著從頭開始。最后他獲得了奧運會冠軍,我敬佩他永不言棄的精神。”9月3日下午,幾堂特殊的微隊課在廣州市海珠區寶玉直實驗小學開展。五6班的少先隊員踴躍發言,表達自己對奧運精神的理解。
這是由廣州市海珠區少工委主辦,廣州市海珠區寶玉直實驗小學、廣東省少先隊郭華名師工作室和廣州市賴海虹家庭教育名師工作室聯合承辦的少先隊思政教育研討交流活動。
除了“奧運中國紅”的課程,寶玉直實驗小學的學生們還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抗戰故事、一位位鮮活的英雄人物學習了“歷史上的今天”,更好地理解抗戰精神的內涵;一年級的小朋友,從鮮艷的紅領巾了解起,激發出對加入少先隊組織的向往;而兩封跨越時空的紅色家書,則是為少先隊員們開展了一堂觸動人心的思政課。
“如何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培養能夠擔當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重任的孩子,這是我們教育工作者要思考的。”廣州市教育研究院德育與心理教育研究室主任蔣亞輝說,思政教育是其中重要一環,把紅色教育做好做強,通過少先隊的組織平臺,讓少先隊成為少年兒童進行思政教育的主陣地,引領少年兒童成為真正的“強國一代”。
“少先隊組織應該發揮好組織教育、自主教育、實踐教育的優勢,更好地進行少年兒童思政教育。”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廣東省少先隊工作學會副會長毛湘玲說。
在當天的研討中,多位專家表示,當前針對少年兒童的思政教育還存在一定不足,比如教育的內容和方法跟不上政治啟蒙的需要、組織的觀念和方式跟不上少年兒童社會生活的需求、少先隊實踐活動的載體跟不上少兒身心活動特點等等,教育工作者應在工作中創新方法,給少先隊員講好“兒童化”政治。
“思政教育應該通過更豐富的形式,激發學生內在對黨、對國家的熱愛。”廣東省少工委辦公室副主任楊偉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