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七彩云南,鮮花與科技共舞,傳統與創新交融。從現代化“鮮花工廠”的智能溫室,到滇池畔雙百億規模的“浪漫經濟”產業集群,在這里,每一朵鮮花都訴說著產業轉型的故事,每一處風景都綻放著高質量發展的生機,展現著新時代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云南新篇章。
■“鮮花工廠”里的高科技
云天化花匠鋪晉寧花卉產業現代示范園位于昆明市晉寧區,占地近1500畝,是云南省先進的智能溫室無土栽培鮮切花“超級工廠”,實現了玫瑰花生產的數字化、自動化和標準化。
園區大棚會“呼吸”,遮陽膜可自動開合,溫室面積從80畝至160畝不等,劃分為10多個區域。每個區域配備專屬感應探頭,實時監測并傳輸溫度、濕度、光照、二氧化碳等環境數據至中央控制系統,全天候調節光照、溫度、濕度等參數,確保植株始終處于最佳生長環境。
在園區采后處理中心,鮮切花玫瑰采摘后迅速預冷保鮮,打刺去葉后,紅外成像識別系統檢測花朵開放度、枝干長度和粗細,并按等級分類。隨后,自動化設備完成捆扎與包裝。
目前,該園區鮮切花玫瑰日產量達50萬枝,年產值近億元,不僅推動了晉寧花卉產業升級,也為云南打造“世界花都”增添了科技動力。
■滇池畔小鎮綻放雙百億“浪漫經濟”
位于滇池東岸的云南省昆明市呈貢區斗南街道是舉世聞名的“亞洲花都”。新一代花農華人,在斗南街道被稱為“花二代”。和父親華明升創業時專注于國內傳統品種不同,他基地里的花多是進口品種。
2024年,斗南花市游客接待量達762.34萬人次,已成為游客來昆明必去的熱門“打卡”地。得益于直播電商的興起,斗南的“鮮花電商”也迎來井噴發展。
為了提升鮮花配送服務保障能力,順豐在斗南建立了鮮花運輸保障組,打造了“航空+高鐵+冷鏈”三位一體的運輸模式。鮮花從花田采摘到消費者手中,最快可在24小時內送達。
2024年,斗南國際花卉產業園花卉交易量達141.76億枝,交易額達115.74億元,交易量和交易額連續25年保持全國第一。這座曾經寂寂無名的小鎮用40余年時間,綻放出了雙百億“浪漫經濟”。
■云南曲靖:傳統民俗帶火鄉村旅游
近年來,云南省曲靖市以傳統民俗文化為切入點,推出各類文化展演和民俗體驗活動。市民游客除了賞美景、品美食、看展演,還能親身體驗制作花米飯、米糕等傳統美食,解鎖特色農文旅資源新玩法。
在師宗縣五龍壯族鄉龍布瑞刺繡工藝品專業合作社,繡娘們立足多元化市場需求,在壯族織錦技藝中融入現代時尚元素,拓展伴手禮品類、創新圖案設計,推出多種帶有民族特色的文創產品。
在師宗縣,游客還可以親身體驗花米飯制作。花米飯是師宗縣當地用來歡慶節日的美食,以糯米為原料,從不同的可食用天然植物中提取汁液作為染料。
■云南洱源擦亮“花香茈碧”新名片
春日,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縣茈碧湖畔木瓜花、桃花、梨花競相綻放,游客紛至沓來。茈碧湖鎮以花為媒,全力推動“花香茈碧”項目,為當地文旅發展注入新活力。
大莊村4000多畝酸木瓜花、梨園村5000多棵古梨樹也迎來盛花期。游客賞花之余,還能品嘗特色美食,有效帶動了當地餐飲和住宿業發展。
■云南彌勒:春日野菜搶“鮮”上市
眼下正值春日上市野菜的嘗鮮季,棠梨花、苦刺花、棕花等三十余種野菜紛紛上市。
走進云南彌勒滇東南農產品交易市場,便能感受到濃郁的春日氣息,各攤位擺放整齊,選購市民絡繹不絕,精心挑選著心儀的菜品。
這些山野美味不僅走進千家萬戶,更成為本地餐館的春日招牌。
統籌:李杰 王健 李佳琳
編導:田甜
包裝:夏勇
配音:蔡紫涵
綜合新華社記者報道
新華社音視頻部制作